本网消息 9月28日下午,学校在矿冶文化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聘任仪式,聘请原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陈树祥为我校“东楚学者”外聘教授。校党委副书记李金奇为陈树祥研究员颁发聘书。人事处处长刘胜民宣读聘任文件。校学科办副主任陈雪梅、矿冶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定兴参加活动。聘任仪式由王定兴主持。

为了解决好“艺术学理论”省级重点学科和“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平台建设中“矿冶考古”人才短缺的问题,李社教校长多方努力、延揽人才,终于促成陈树祥研究员与我校的成功签约。
聘任仪式上,李金奇副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陈树祥研究员在国内外矿冶考古和学术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人脉和学术资源,著述丰厚、成果斐然,他的加盟,将对我校“艺术学理论”省级重点学科和“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级平台建设产生直接影响,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提升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水平;双方合作,是我校引进高水平人才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促进学校学科、团队建设中的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文化范式培才育人有着积极作用。李金奇副书记希望,矿冶文化研究中心要充分利用陈树祥研究员的学术优势,组建团队、凝练方向,制定好“十四五”发展目标,力争产出一批高水平成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陈树祥研究员在受聘致辞中感谢学校对他从事的矿冶科研工作的肯定、重视和信任。他说近,代考古研究诞生于具有自然科学知识的学者之手,传统考古研究离不开多学科的合作。湖北理工学院是一所知名理工学院,储备了大批理工科等方面优秀教授和学者,为抱团申报省级、国家级课题创造了条件。他表示,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好平台,珍惜这次难得机缘,认真履行特聘教授岗位职责,迎接新挑战;愿将毕生积累,努力与学校开辟的“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等相关特色课题衔接好,为矿冶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增添新篇章,并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贡献力量。

据悉,陈树祥研究员从事文物管理与文物考古研究工作43年,参加文化遗产考古保护项目50多个。已主持完成国家与省部级考古调查、发掘研究项目10多项,申获国家考古研究等课题经费1000多万元。2014年—2015年主持发现和发掘的大冶铜绿山四方塘墓地,填补了中国矿冶考古的空白,荣获“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先后指导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的4位博士生完成毕业论文、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11月以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存考古新发现资料整理与研究》(编号17AZD025)。合作和主编出版了考古专题报告、论集、著作6部,发表论文、文章百余篇。其考古成果和科研报告先后获得省(部)级等奖项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