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类别 |
名称 |
作者 |
期刊名称、日期 |
备注 |
1 |
论文 |
矿冶人铁血丹心的诗意书写——解读《克努伯之恋》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
周进珍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
|
2 |
论文 |
大冶铁矿为日本创建八幡制铁所提供矿石史诗新探 |
张 实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
|
3 |
论文 |
民初中日合办汉冶萍案新论 |
左世元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
|
4 |
论文 |
论中国矿冶文学的历史文化价值 |
周进珍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
|
5 |
论文 |
黄石市矿冶文化群落的整理——以华新水泥厂旧址修缮规划为例 |
胡 广 谢逸超 郭海心 程 涛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
|
6 |
论文 |
矿冶业与近代黄石四大城区的形成 |
袁 霞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
|
7 |
论文 |
铜录山古铜矿始采时间研究 |
龚长根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
|
8 |
论文 |
大冶市岩阴山脚遗址考古新见硬壳及沉积物遗迹探析 |
陈树祥 秦 颖 席奇峰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
|
9 |
论文 |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采煤方法与技术的演进 |
薛 毅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
|
10 |
论文 |
新见西汉冶铜炉与铜绿山春秋战国冶铜炉比较研究 |
陈树祥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
|
11 |
论文 |
从汉冶萍公司的发展历程看近代中国的政企关系 |
左世元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
|
12 |
论文 |
危机与应对:论1930年代国民政府的矿业政策 |
向明亮 |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
核心期刊 |
13 |
论文 |
论近代中国煤矿生产中的土法形态 |
向明亮 |
《兰州学刊》2013年第2期 |
|
14 |
论文 |
增长抑或发展:1928-1937年国民政府的矿业政策评析 |
向明亮 |
《兰台世界》2013年第3期 |
核心期刊 |
15 |
论文 |
论近代矿业中两种生产形态的竞争与互补关系 |
向明亮 |
《中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
|
16 |
论文 |
矿产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
何建东 |
《社会科学家》2013.8 |
核心期刊 |
17 |
论文 |
民初盛宣怀与中日合办汉冶萍案再探讨 |
左世元 |
《兰台世界》2013年第1期 |
核心期刊 |
18 |
论文 |
通惠借款:汉冶萍公司与袁世凯政府关系论析 |
左世元 |
《历史教学》2013.6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19 |
论文 |
晚清国家干预与汉冶萍的初步发展 |
左世元 |
《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
核心期刊 |
20 |
论文 |
重塑矿冶文化品牌助推城市战略转型 |
王载册 |
《社科纵横》2013.5 |
|
21 |
论文 |
论《古巷道》的文体风格——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视角 |
李金妹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3.1 |
|
22 |
论文 |
语篇视点与矿冶文学小说《古巷道》的叙事策略 |
李金妹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1 |
|
23 |
论文 |
图式理论和意象图式与矿冶小说 |
李金妹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3.3 |
|
24 |
论文 |
矿区农田土壤-小麦体系中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
孙清斌 |
《河南农业科学》2013.4 |
核心期刊 |
25 |
论文 |
大冶矿区土壤-蔬菜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
孙清斌 |
《环境科学》2013.32 |
核心期刊 |
26 |
论文 |
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木本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研究 |
康 薇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 |
核心期刊 |
27 |
论文 |
环大冶湖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评价 |
尹春芹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1 |
|
28 |
论文 |
铁尾矿重金属形态及其潜在迁移能力分析 |
尹春芹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2 |
|
29 |
论文 |
黄石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潜力与模式分析 |
方月梅 |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4 |
|
30 |
论文 |
发挥资源产业优势,做足铜文章—-基于黄石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
方月梅 |
《中国发展》201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