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中心简介 | 动态信息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人员 | 研究成果 | 研究项目 | 学术交流 | 社会服务
 
《湖北日报》深度关注我校工业遗产研究及研学活动

[时间:2021-06-18 11:18:57] [点击:] [分类: 动态信息 审核人: 编辑:矿冶文化 ]


本网消息  黄石是中国为数极少的古代、近代和现代矿冶城市,也是全国拥用国家级工业遗产最多的地级市。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基于十多年学术研究和田野考察成果,根据“科研育人,建成人才培养基地”“十四五”建设目标,首次由师生组成研学小组,深度探访黄石工业遗址。本次研学活动受到《湖北日报》的全程采访和多形式报道。

6月初,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定兴带领师范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5名本科生,深入华新水泥厂旧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和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看文物、讲历史,感受矿冶之城的工业文明,分析黄石工业遗产的系统性、先进性、唯一性和延续性,探索其对人类文明史的深层影响。《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娜、龚雪、吴坚、王虹全程参与师生研学过程并作了深入采访。

 

 

 

611,《湖北日报》综合版头条刊出新闻《4000年“工业史诗”,浓缩于相距不到20公里的热土——黄石工业遗产集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大篇幅大版面报道了我校矿冶文化与工业遗产研究成果及本次研学活动,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614,湖北日报视频号推出题为“4000年‘工业史诗’浓缩于黄石”的短视频,报道了王定兴关于“工业记忆”的阐释,此短视频同步在抖音和快手发布。随后,完整版视频“世界罕见,4000年‘工业史诗’浓缩于黄石”在“今日头条”推出。以上短视频引起了受众强烈兴趣,点击率一路走高。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我国迄今发掘的古矿遗址中年代最久远、生产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处。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是世界第一高陡边坡、亚洲最大的采矿“天坑”。华新水泥厂旧址是我们现存生产时间最长、生产线系统保存最完整的水泥工业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填补了我国近代早起钢铁工业文物保护的空白,具有典型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些工业遗存不仅承载着黄石矿冶历史的记忆,也是黄石古代矿冶文化和近代工业文明的“活化石”。矿冶文化研究中心今后将致力于工业文明、矿冶文化、工业遗产、矿冶考古和矿冶器物研究,力争做到两个突破:一是学术视野要有突破,要立足长江中游、辐射全国、放眼世界;二是理论高度上要有突破,要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研究矿冶文化。

 
 

Copyright 2009-2018 湖北理工学院(www.hbpu.edu.cn) 版权所有 邮编:435003 电子邮件:
技术支持:wei 地址:湖北省黄石市桂林北路16号 电话:0714-6353390(院办) 0714-6350612(招生办) 鄂ICP备05003326号QQ:95253216